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间,从自行车王国到拥有超过3亿辆机动车,中国油品升级迫在眉睫,从汽油无铅化到今天的国六油品,这一路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的第一批清洁无铅汽油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大都生产使用含铅汽油。但由于铅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汽油无铅化成为油品质量升级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我国,正是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推出了第一批清洁无铅汽油。
1923年,美国使用四乙基铅作为汽油的抗爆性能,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大都采用含铅汽油。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历史条件下,汽油加铅对改造汽油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铅不仅使人体健康遭到严重损害,也可使汽车净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净化效果。据分析,当时城市中80%的空气污染物源于含铅汽油,全世界有17亿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胁。
绿色环保主导着当代汽油燃料的发展方向,加速了世界各国迈向无铅化汽油的进程。日本和美国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并分别于1983年和1993年基本实现了汽油无铅化。汽油无铅化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落实我国环保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执行21世纪议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具体行动。
199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生产和使用高标号无铅汽油,限制生产和使用含铅汽油”。1996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限制氟氯化碳、哈龙、含铅汽油生产、进口和使用的有关政策”。1997年月召开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2000年全国实现汽油无铅化的目标。
根据中国石化部署,1993年,燕山石化启动以“腾飞工程”命名的炼油系统改扩建工程。同年8月5日,100万吨/年中压加氢改质、60万吨/年重整加氢联合装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
该装置重整部分采用美国环球油品(UOP)公司第二代连续重整技术,中压加氢改质技术是中国石化总公司“八五”技术攻关“十条龙”项目,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的中压加氢改质装置,可生产高辛烷值无铅汽油、低凝点柴油、优质乙烯裂解料,为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
1994年11月25日,燕山石化生产出首批无铅90号汽油3150吨,结束了不能生产高档无铅汽油的历史。
1997年3月15日,燕山石化停产70号汽油和含铅汽油,全部生产90号以上无铅汽油;4月30日,首批5000吨93号无铅汽油出厂。
2000年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率先执行“城市清洁车用无铅汽油新标准”。截至2019年全国范围实施国六标准,中国石化始终秉持“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以京标为引领,推动全国油品质量升级。
为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和油品供应,燕山石化投资57亿元,于2007年完成了千万吨炼油系统改造,生产出符合欧Ⅳ排放标准的高品质清洁油品,成为国内首家生产欧Ⅳ标准汽柴油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2008年初,燕山石化正式向北京市场批量供应欧Ⅳ清洁油品,兑现了中国向国际奥委会的承诺,使北京燃油品质达到了欧盟水准,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近年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从2000年到现在,车用汽、柴油标准从国一全面升级到国六。
中国石化用10多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三十年的油品质量升级路。我们以北京为例来看~
2000年7月1日 北京、上海、广州同时执行车用无铅汽油标准GB17930-1999,其中硫含量不大于1000ppm。2004年10月1日 北京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04(京标A,相当于欧II标准),汽油硫含量降至500ppm。2005年7月1日 北京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04(京标B,相当于欧III标准),汽油硫含量降至150ppm。2008年1月1日 北京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07(京标IV,相当于欧IV标准),汽油硫含量降至50ppm。2012年5月31日 北京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12(京标V,相当于欧Ⅴ标准),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降低25%指标。2017年1月1日 北京全面推行“京六”油品标准,是全球最严排放标准之一,可进一步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19年1月1日起 中国石化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
从国一到国六,中国油品的环保标准有多严?从降烯烃到脱硫,一项项技术难关的背后隐藏着石化从业者怎样的艰辛呢?让我们一起观看由中国石化宣传工作部联合中央电视台摄制的视频短片《大国基业——加油!中国》——绿色担当,寻找答案!
2018年9月首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
从2000年开始我们推出国一,这个第一阶段的汽柴油标准,到现在我们北京,去年实际上已经实行国六的汽柴油标准,那么这样通过这个标准的升级,大大地减轻了我们油品对汽车尾气污染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油品短缺,提高成品油的产量成为第一目标,但油品在环保方面的升级,需要对装置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炼油厂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中国石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降烯烃。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
烯烃在汽油的发动机里面,很容易聚合结垢,比如说喷油嘴,很容易造成喷油嘴的堵塞,堵塞以后影响发动机的效率,第二个是油在发动机里燃烧的不充分,不充分就会造成污染物的排放增加。
燕山石化供应着北京市超过60%的成品油,可以说燕山石化是中国最先感受到油品升级压力的炼化企业。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华炜:
最开始在生产清洁汽油之前,我们成品油罐里边的烯烃含量高达60%以上,执行新的清洁汽油标准以后,要把成品油当中的烯烃从60%以上降到30%,同时还要保证成品汽油的辛烷值合格,要达到这一目标,难度非常大,技术上要攻克一系列难关。
降低烯烃的难点在于保证辛烷值不受损。
什么是
辛烷值
辛烷值就是汽油的抗震指标,我们在加油站看到的92号95号汽油标号代表的就是汽油的辛烷值。辛烷值不够会造成汽油燃烧不充分,机器强烈震动,汽车就会发生爆震现象,中国汽油的辛烷值很大一部分就来自烯烃。
三个月之内,催化剂研制如期成功,燕山石化生产出了烯烃含量小于35%的合格产品,油品升级的第一场战役取得胜利。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只用催化剂虽然能够生产出达标的油品,不过仍然存在着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石科院的科研人员再接再厉,一项被称作MIP的催化裂化新工艺,在实验室获得成功,不过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MIP是一项全新的工艺,并且某些技术理念是逆潮流设计,加上需要改造设备等一系列风险问题,所以没有哪个炼化企业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到底是怎么攻克这道难题?大家到视频中寻找答案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就已开始执行汽车排放法规,油品升级也随之开始。中国油品升级之路起步晚,基础差,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两个难题,一个是降烯烃,另一个就是脱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
汽油的硫,柴油进到发动机的硫,它都会燃烧变成硫化物,从尾气当中排出来,这排出来对大气环境就有影响。
脱硫,在2007年遇到了巨大挑战,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中国石化向奥组委承诺,2008年1月1号,燕山石化要代表中石化,给北京提供硫含量低于百万分之一百五的成品油,而当时中国石化还没有一项成熟的技术可以做到这点。
此时,中国石化将目光锁定在美国康菲公司开发的一项脱硫技术——S Zorb技术,并最终决定买下了这套技术。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解决吸附剂的制备技术又成了新的难题。最终,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接踵而至,又艰难克服,才有了今天的无铅清洁汽油。
后来,S Zorb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中国的炼油企业之中,油品中的硫含量从百万分之一千一路降到了百万分之十以下,足足降低了99%,脱硫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从2000年的硫含量不大于1000ppm(ppm指百万分之一)下降到国六的不大于10ppm。2000年至2018年,中国石化已累计向炼油板块投入超过3000亿元,大多用于油品质量升级。
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化坚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快全国范围内清洁油品质量升级,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来源: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
封面:杭州石油 龚良奇 瞿洪
编辑:谭伟 秦阿琪
意见?建议?评论区留言↓↓↓